由于氫氧化鎂阻燃劑的特殊要求,其制備方法不于普通氫氧化的制備方法。為了制備阻燃性能良好的氫氧化鎂,在制備過程中,須對氫氧化鎂進行結構改性,以降低表面極性。一般需采取特殊的合成工藝,并對常溫合成的氫氧化鎂進行水熱處理,促使生成比表面積小、晶形較好的氨氧化鎂,然后再進行表面處理,改善它與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。因此,制備阻燃級氫氧化鎂通常需要經過三個階段:常溫合成、水熱處理、表面改性。目前雖然關于阻燃級氫氧化鎂制備的報道很多,但大都采用傳統的“三步法”。參考綜合研究所利用溫州銀肥廠設備,以鹵水為原料,石灰作為沉淀劑,制備氫氧化鎂阻燃劑,產品氫氧化鎂含量大于92%,比表面積約20~40m/g,95%以上的顆粒粒徑小于5um,該產品填充于PP、PE、PVC等塑料制品中。有學者以白云石為原料15S氨法制備氧化鎂阻燃劑的工藝,該流程中包括了常溫合成、水熱處理、表面改性三個主要步驟。該工藝原料來源方便便宜,生產過程較簡單。而且工藝條件易于控制,原料利用率高,可回收輕質碳酸鈣等副產品,母液可以回收,并使氨水循環使用。